听新闻
放大镜
战“疫”日记|从深夜到清晨,两个50+老干警眼里的南京城
2022-03-28 09:48:00  来源: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

  疫情防控期间,我院干警坚守在抗击疫情前沿,夜班值守人员发扬敢于斗争精神,迎着朝阳东升,迎着春寒料峭,传递着硬核正能量。

  陈康、李海青、单渤、刘军、韩文学、邓书民、顾仕元、马景锋都是年近50或年过50的“老党员”,当疫情再次来临,他们用一张张坚毅的面庞、一个个坚强的身影,记录着管控区防疫一线的点滴故事。

  陈康(50岁)

  深夜3:00,值守管控区的夜晚,有居民突发急性胃炎,我和同事立即联系领导,再联系医疗组进入管控区进行应急处理。

  这几天来,不时有被转运中心接走的居民,我们将他们的身份信息、详细住址、联系电话一一登记上报。

  被隔离在家的居民朋友们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,我和同事在晚上11点收到过给居民送的炒菜锅,在凌晨2点转送过给小宝宝的尿不湿......

  凌晨4:00,帐篷里的灯发出微弱的光芒,管控区里漆黑一片,已是“万家灯火灭,悄然回梦时”,虽然已经过了春分,但连续几天下雨,寒风刺骨,手中的热水喝了一杯又一杯,仍觉得寒冷。

  我在小区门口来回踱步、遐想,驱赶寒冷的同时也驱赶着困倦,感受着时间的流逝。不敢离门口太远,也时不时往小区内瞅瞅,一旦有户内灯光亮起,可能需要帮助,也可能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。

  守护是我的责任,责任就是一秒钟不能合眼、不能分神。深夜总是宁静的,听不到鸟儿的欢鸣,也听不到楼内居民熟睡的呼噜,然而,我却看到那么多的医护人员仍然奋战在岗位上,看到志愿者不眠不休转运生活物资。

  无一个冬天不去,无一个春天不来,当疫情阴霾散去,居民纷纷走出家门,奔向花海草地,这个春天才真正的到来了。

  李海青(52岁)

  叮铃铃……手机闹钟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显得刺耳,凌晨的闹钟总是要设置两个以上,双重保险,确保自己按时到岗。3:00到达执勤点,严防进出,维护管控区防疫安全的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中。

  穿上雨衣来到简易帐篷,切身体会了一把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的本义——雨真真的下了一夜,原本还算结实的帐篷开始漏水。雨夜总是伴随着刺骨的寒冷,不时接到居民的信息:需要药品和其他急需品,生病需要紧急送医,发现健康码变黄……

  清晨,滂沱的雨水也不能阻挡居民朋友们咨询的热情,不断有人前来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出去。幸亏常年从事调解工作,与群众打交道也多,经过一番解释,他们又撑着雨伞回家了。

  帐篷外的雨越来越大,雨声也越来越响,看着南京城慢慢苏醒。如今我也体会了一次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大陈岱孙教授“静坐听雨”的心境——行我所行,无问西东。

  编辑:刘宇纯